【规划项目】“上山上水上城”——杭州市上城区沿山空间发展与行动详细规划
2021-09-22 06:02:26
杭州老城进入了存量空间利用的新时期,转型与有机更新在即。杭州“阳光规划”已开展近十年,公众参与模式亟待升级,也进入了规划方式转型探索的新阶段。本规划是新型城镇化、生态文明建设的“老城模式”应用,又是以公众参与引导的规划思路和方法转型的探索,更是上城区“创新与转型发展”的实践。
规划被评※为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,2015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一等奖,2014年度浙江省↙优秀城乡规划项目一等奖。
规划背景
上城沿山地区西起西湖,南连钱塘江,是杭城襟江带湖、城景交融,独具特色的区域;是依河、临湖、傍江,山、城、湖、江相互」交融之地;又是西湖文化景观遗产、中国大运河,临安城遗址三大遗产环绕之所;还是城景交融,涉及三个街道,两个景区单元三个城区单元的多元管理之区。
该地区是杭州老城的核心区,现状存在“居住环境质量ω差、产业发展滞后、文化价值挖掘不足、交通出行①不便等”一系列问题。同时该区域涉及约8.3平方公里范围和杭州老城7.8万原住民,人群复杂、部门众多,且诉求◆各异,规划实施较困难。
规划构思
基于复杂的背景与特征,规划面临着城景管理差异大、转型∴发展矛盾突出、涉及区域广和规划系统性综合性强等四大难点,项目编制采用了以下三类构思理论:
在问题错综复杂、利益主体多样的上城沿山地区,规划从居∑ 民、专家、企业不同人群的诉求出发,采用综合联动、共同协商的城市治理思路,推进片区问题的解决。
规划形成了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到片区详细设计再到行动规划,一整套问〖题与策略对应、发展规划与详细设计结合,实施方案与行动计划结合的三层次成果体系。
为了适应新形势、新背景,规划】采用了全过程式的公众参与方式,利于分阶段逐步整治与功能引导,推进上城沿山地区为代表的杭州老城的有机更新ぷ。
创新与特色
作为杭州“阳光规划”的示例,本次规划不同于【以往规划,采用了“三多一突出”的创新工作机制,即“多元参与、多阶段参与、多形式和有重点参与”。
多元参与的◤主体包括规划体验者、管理者、评判者及实施者;多阶段参与是将规划设计和公众参与的▆过程结合,相互促进,推动项■目开展;多形式参与采用了网络和报纸征集宣传、规划师实地问卷讲解、调查结果反馈展览、利益主体多方案讨论ㄨ、区政府多媒体汇报、动画模拟展现等创新形式,使内容表□ 达更“通俗易懂,贴近民众”。
规划应对居住、产业、文化、空间、交通和环境六方面问题,围绕生活◎好起来,价值显起来、文化活起来、人气¤旺起来、交通便起来和环境美起来的核心目标,提出六大@策略。
本次规划采用分主题、分目标、分层次地方式准确█定位,以“杭州老城文化与慢生活体验中心,西湖♀旅游南大门”为沿山地区发展的理想目标。在此基础上又从实施角度出发,提出通过“三减 ”促进“三增”方式,落实发展目标。
以沿山慢生活绿环为主线, 勾山里与手表厂片区、二十三坊片区、南星桥货场片区、陶瓷品市场片区四个特色各异的片区为重点, “沿山和连江”两条轴带为骨架,以及“太庙遗韵”、“八卦揽月”等十景№为亮点,构建以点带面、以轴串点、点线面结合的总体规划框架。
规划采取“以行╱动落规划、以项目带实施”的方式,将概念规划内容进一步落实到详细设♀计与行动规划,以确保规划的实施落地。在公众参与收集行动项目库的基础上,综合分析梳理,对应六大策略提出了六大行动计划。每一大行动都做了详细的『分层次分类型项目梳理。
为了使行动工程实施与管理更具针对性,进行了〓项目分类。根据实施目的分为应急工程、配套完善工程、激活提升工程;根据涉及范围分为沿山整体性的系统工程、片区工程与〓具体项目工程。
在整体的行动框架下,基于可行性的综合评价,规▲划又提出了近期可实施的重点项目,点石成金,成为推动沿山规划的启动亮点、项目示范。
▲图/太庙遗址展示提升方案
来源:【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⊙所】
编辑:【信息中心】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↑
点击“查看历史消息╲”,可查看往期推送内容
官网:http://www.hzghy.com.cn